配资券商-券商配资开户

配资券商-券商配资开户

202410月17日

互联网证劵杠杆 新网银行发展的“绊脚石”越来越多

发布日期:2024-10-17 21:59    点击次数:109

互联网证劵杠杆 新网银行发展的“绊脚石”越来越多

新网银行作为全国第三家、中西部首家以互联网模式运营的银行互联网证劵杠杆,近年来在营业收入和资产规模上均取得了不错的增长。

不过,在新网银行光鲜亮丽的财务数据背后,却隐藏着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部分股东经营状况不佳,以及股权被质押、拍卖等一系列问题,可能成为影响其发展的不稳定因素。

而在“金融315投诉黑榜”上,新网银行的名字也显得格外刺眼。此前已因侵害消费者权益问题被点名通报,还仍频繁陷入暴力催收的争议之中。

1

不良贷款率难降

自2016年成立以来,新网银行凭借互联网银行的独特定位,以及新希望集团、小米等明星股东的支持,在行业内迅速崛起。

GraniteShares首席营收官Paul Marino表示,纵观历史,大宗商品价格一直伴随着通胀上涨。如果通胀持续下去,可以肯定地说,大宗商品价格将继续上涨。

2023年,新网银行实现营业收入54.89亿元,营业利润12.53亿元,净利润10.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0.60%、54.52%、48.48%。

同时,新网银行在2023年首次迈过了资产千亿的门槛,资产总额增长近200亿元,同比增长21.36%,成为第五家资产超千亿的民营银行。

然而,进入2024年上半年,新网银行的营业收入虽同比增长27.15%至29.88亿元,但净利润却同比下滑6.56%,仅为3.99亿元。这一增一减的背后,反映出新网银行在盈利能力上的隐忧。

在资产总量方面,截至2024年6月底,新网银行的总资产为1049.19亿元,同比增长4.18%,但相较于2023年度21.36%的资产增速,下降也较为明显。

此外,近年来新网银行面临的资产质量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衡量银行资产质量重要指标的不良贷款率持续高位,可能成为其稳健发展的“绊脚石”。

2021年末,新网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05%,2022年末上升至1.73%,2023年末回落至1.71%。尽管2023年略有下降,但总体来看仍处于较高水平。

与其他民营银行相比,新网银行2023年的不良贷款率在民营银行中排名第四,前三位分别是网商银行(2.28%)、三湘银行(1.75%)和众邦银行(1.73%)。

不良贷款率难降,不仅表明银行在信贷管理和资产质量控制上的深层次问题,并且也对银行的风险管理提出了严峻考验。首先,不良贷款的增加直接侵蚀了银行的利润空间,增加了拨备计提压力,影响了银行的盈利能力和资本充足率。其次,高不良贷款率可能增加监管压力,限制银行的业务拓展和创新。此外,不良贷款的增加也可能影响银行的市场声誉。

新网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持续高位,对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带来的压力也较为明显。2021年至2023年,新网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分别由2021年的15.26%、14.18%、14.18%,降至2023年的11.54%、10.45%、10.45%。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末银行业平均资本充足率15.06%,一级资本充足率12.12%,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0.54%。而到今年一季度末,新网银行上述三项指标分别为11.3%、10.2%、10.2%,再次出现小幅下滑。

新网银行资本充足率等指标连年下降,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对银行的业务发展、风险承担能力、市场信誉及融资能力都可能产生不利影响。

在拨备覆盖率方面,2021年至2023年,新网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分别为345.14%、186.65%、194.63%。与此同时,截至2023年末,我国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为205.14%。这反映了,新网银行在应对潜在贷款损失方面的能力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中诚信国际在新网银行2023年度信用评级报告中指出,新网银行面临诸多挑战,包括贷款质量下行和拨备计提压力上升、净利润出现下滑、流动性管理存在一定难度、品牌知名度有限、客户基础有待夯实、业务发展受监管政策影响大以及业务规模快速扩张使得资本面临补充压力等。

2

麻烦缠身的股东们

近年来,新网银行的部分股东陷入了一系列麻烦之中,从股权质押到司法拍卖,再到经营困境,这些事件不仅影响了股东们自身的财务状况,也对新网银行的市场信誉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新网银行成立之初,股东结构相对稳定。该行由新希望集团、小米集团旗下的四川银米科技有限公司以及红旗连锁等知名企业共同发起设立,其中新希望集团持股30%,小米持股29.5%,红旗连锁持股15%。这些明星企业的加入,为新网银行带来了强大的资本背景和市场信心。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网银行的一些小股东开始出现问题。据公开资料显示,新网银行的股东结构经历了多轮变动,其中包括股权转让、司法拍卖等事件,导致原有股东持股比例发生变化,新的股东加入,股权结构日趋复杂。

2023年,新网银行的股权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动,股东由最初的8户变为7户。

去年5月,原第八大股东四川省雄川贸易有限责任公司所持有的3%股权被拍卖,这部分股权最终由成都建国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接手,使得其持股比例由6%上升至9%,成为新网银行的第四大股东。

同年8月,南充嘉美印染有限公司持有的3%股权也被拍卖,这部分股权由成都冠铭体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竞得,相关法律流程正在进行中。

与此同时,新网银行第六大股东四川省巨洋企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四川巨洋”)在2023年已启动破产重整程序,由于无力偿还债务,其所持的6%股权已经法院做出司法裁决,后续待进一步协调处理。另外,2022年,四川巨洋还与新网银行第五大股东成都启阳远航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陷入了经济纠纷。

这些股东的股权变动不仅影响了新网银行的股权稳定性,也可能对其未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首先,股权质押可能导致股东在面临财务压力时,无法有效履行股东职责,影响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其次,股权拍卖可能引入新的股东,这些新股东的背景和经营意图可能与原有股东不同,从而影响银行的经营策略和发展方向。此外,频繁的股权变动也可能对银行的市场信誉造成损害,影响客户和投资者的信心。

新网银行的股东困境,不仅是个别股东的财务危机,更是对银行治理结构和风险管理体系的严峻考验。面对股东们频发的债务危机和法律纠纷,新网银行需要更加重视股权管理,确保持续健康地发展。

3

登上暴力催收“黑榜”

新网银行作为一家知名金融机构,本应以服务客户、保障消费者权益为己任,但却因侵害消费者权益被监管点名通报,后续还登上了金融“黑榜”,令人不禁对其内部管理和服务质量产生质疑。

今年3月,在新浪财经“2024年金融315投诉黑榜”中,新网银行因投诉量较高、解决效率低而上榜。

新网银行的主要收入是利息收入,贷款种类并不复杂,以“好人贷”、“好商贷”、“好车贷、好企e贷款”四种金融产品为主,面向的客群有新市民、小微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

新网银行2023年财报披露,该行受理各类投诉反映和意见建议共7003件,反映的情况主要集中在其他消费贷款、个人生产经营性贷款、个人汽车消费贷款等业务类别。而2022年的各类投诉反映和意见建议共5364件,这意味着新网银行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存在较大问题。

早在2021年3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就发布过《关于新网银行侵害消费者权益案例的通报》,通报显示自2019年第四季度以来,监管系统接收到消费者对新网银行的投诉举报显著上升,特别是在车贷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

新网银行与一家互联网汽车消费分期平台的合作中,消费者被收取的服务费或平台费与汽车融资金额之比集中在14%至28%之间,有的费率达到30%以上,而新网银行发放贷款的年利率均值为8.49%,消费者的融资综合成本大幅高于正常水平。

审核标准宽松、员工培训不足、高额利息以及违规操作等因素,共同导致了暴力催收等侵害消费者权益问题的频发。然而,时至今日,从黑猫投诉的数据来看,新网银行的暴力催收等行为不仅没有收敛,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

黑猫投诉平台数据显示,截至8月29日,新网银行投诉总量高达5786条,近30天内有128条投诉。这些投诉主要集中在暴力催收、高利贷以及个人隐私泄露等问题。

暴力催收等问题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它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破坏了金融消费者的信用环境。其次,暴力催收行为损害了银行乃至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声誉,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最后,暴力催收还可能引发法律风险,使银行面临诉讼和监管处罚。

针对暴力催收问题,国家监管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整治举措。一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例如《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试行)》、《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等,明确规定了催收行为的规范和限制。

另一方面,监管部门加强了对金融机构的日常监管和现场检查力度,确保其合规经营。对于违规行为,监管部门采取罚款、通报批评等措施进行处罚,并要求金融机构进行整改。

尽管监管部门的整治力度不断加大,但暴力催收问题仍屡禁不止,这也暴露出金融行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及挑战。

业内人士认为,新网银行的暴力催收问题互联网证劵杠杆,不应成为行业的“遮羞布”,而应成为推动行业进步的“催化剂”。金融机构在追求利润的同时,更应注重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坚守合规经营的底线。监管部门的重拳整治,为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也为消费者权益的维护提供了支持。未来还需要各方形成合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暴力催收等金融乱象。



TOP

Powered by 配资券商-券商配资开户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 © 2009-2029 联华证券 版权所有